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非侵入式指套設備應用於器捐肝臟評估

器官捐贈是ㄧ家人失望,相對的另外ㄧ家人獲得希望。
器官捐贈是ㄧ家人失望,相對的另外ㄧ家人獲得希望。Credit: pol sifter@Flickr CC BY 2.0

沉重的器捐

器官捐贈一直是沉重的話題,總是有一家人絕望,但相對也有另一家的人或好幾家的人重拾希望。只有真實面對過這樣事情的人,知道那種內心的掙扎。而臨床上,等待器捐或者面臨器捐,怎麼樣能讓捐贈出來的器官有效使用,捐贈後增加受贈者存活率,適當的器官評估過程,成為了關鍵。

有效評估捐贈器官

生醫人網摘之前報導過,體外保存肝臟肺部器官設備的開發,甚至可以做器官功能評估。而現行對器捐肝臟的評估,為評估捐贈者過去的醫療病史、多次血液檢測、接受治療的狀況,同時受捐贈的醫院會派醫生團隊過去評估,摘取器官。這個過程要花很多費用,而有10~15%的器官被評定是不能使用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器官經過評估之後,數據介於可用與不可用之間,可能這個器官就被忍痛捨棄了。

非侵入式評估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員最近應用攜帶式的指套裝置(點這裡看圖片),成功量測腦死捐肝患者的肝功能,證實以這個裝置可以成功的進行捐贈者的肝功能評估,臨床上可以省去更多的手續和醫療花費。這個指套的裝置,操作就類似量測血氧的指套,先在受測者的血液內注射染劑「靛氰綠」(Indocyanine Green, ICG),然後量測其在血液內的消失速率,indocyanine green plasma disappearance rates(ICG-PDR),代表肝臟是否有能力將其完全清除,做完肝功能指標。這個量測方式的優點是非侵入式、速度快,真實評估肝臟功能。臨床上,「靛氰綠」也被用在需要肝功能檢測的患者身上。

這項評估方法,目前在臨床量測53名器捐者的肝臟,其中11個肝臟因評估功能不良而被拒絕,另外42個肝臟被評估為可捐贈肝臟。邏輯回歸分析數後七天受贈者的存活率,顯示ICG-PDR是唯一相關連的參數。反之,捐贈者的年齡、風險指數..等反而沒有有意義的相聯性。

新應用是否改變捐贈評估流程?

這樣的捐贈肝臟功能量測方式,是不是能改變現有的器官捐贈評估流程,增加更多肝臟使用率,節省更多花費?而同樣的想法,是否有機會應用在其他器官捐贈上?

文章參考:UCLA
圖片來源:pol sifter@Flickr  CC BY 2.0
原文參考: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