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創新醫材產品開發也是如此,在開發過程中常會被問到不同的問題,例如臨床需求到底是什麼?市場有多大?單價多少,保險是否給付?競爭者如何?法規問題?成本多少?行銷通路?未來售價?….?,這些問題都不好答,但是總會有一套因應的版本可實問實答,或是實問虛答虛應了事;但是我只要被問到你在做膠原蛋白產品,那原料從那裡來?如何滅菌的?這時我就會端容正色,肅然起敬,如習武之人見到同行的練家子般,一方面要含胸拔背氣凝丹田嚴陣以待,一方面又欣喜於知音難求,內行人來了!
做不到,不是沒想到
我們在解析臨床上的未滿足需求(unmet need),尋找解決之道時,常常會發現只要這樣那樣做,似乎就可以解決問題,為何別人沒想到或做不到,其實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生物設計(Biodesign)都成了教科書及課程了,別人沒想到,等你來想或發現的問題真的不多,幾乎是沒有,大部分的問題的核心都是「做不到」。之前有一個畢業來我們公司參訪,問了我到底是怎樣的醫材產品標的,是值得花五到十年的時間去全心投入的,我楞了一下子,好不容易想出一個答案,就是要能讓人眼睛一亮的巧妙簡單的產品,其實我後來仔細想想,「眼睛一亮」是形容詞,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巧妙簡單」。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奈米」、「生長因子」、「幹細胞」、「藥物」、「3D列印」、「標靶」、「仿生」、「雲端」、「大數據」、「個人化」…..,可以在醫材產品前加上這些看來很有學問及與符合潮流的「形容詞」,但是很快地就會發現,大家關注的焦點會從所要解決的unmet need,轉移到問你如何解決「形容詞」的商品化的問題。創新醫療產品開發難就難在這?,為什麼「做不到」?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醫材的廚房中就是那幾種食材,要加入新的食材,就不用架鍋炒菜了,要先放下鍋鏟,去解決食材進廚房的種種問題,就像膠原蛋白是人體的組成成份之一,臨床應用的產品也有千百種了,但是只要提到膠原蛋白,原料來源就是第一個問題,狂牛症的陰影總是在開發者的頭頂迴盪不去,不用牛的來源,用豬用魚,天又黑了一半,要解決的問題又更多了;滅菌方法也是一樣,方法就那兩三種,有一好沒兩好,更不要説是膠原蛋白要奈米化、表面接枝或加生長因子。
每到這裏就會想到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作菜給洪七公吃的「青菜豆腐」,最髙境界的菜,就是用最精深的廚藝以尋常的材料做出的人間美味,在髙階醫材領域「巧妙簡單」最難也最有價值!
文章轉載自:台灣醫療器材創新設計討論區
圖片來源:mikecogh@Flickr CC BY-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