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失智前能在血液檢測看出端倪?阿茲海默症

血檢毒性蛋白?及早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

人類面對所有的疾病都是一樣的感慨,『千金難買早知道』。上一篇我們聊到ChatGPT背後的AI,如何藉由分析受測者的語音來了解得到失智的可能性。這裡用的方式,是患者語音障礙的症狀已經出現了,此時或許週遭的人可能已經察覺到,也可能察覺不到,但這在病程的發展來講,似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也是目前整體來說,阿茲海默症診斷多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後,像是失智,才被診斷出來。但在那個時間點,大多數的時候,即使有再好的治療也只能延緩發生,病情進展的速度已經遠快於能給予的治療。

阿茲海默症 vs β澱粉樣蛋白寡聚物

所以,要能在症狀顯現之前就及早發現,實為珍貴。阿茲海默症在研究上認為在發生認知障礙的十~二十年,腦部已經有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s)的錯誤摺疊和聚集,形成小聚集稱作寡聚物(oligomers)。科學家仍不斷的了解為什麼這些β澱粉樣蛋白,在這裡也被稱作『毒性蛋白』被認為是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以上,我們整理一下可以了解到,這裡大家在找尋的方法,也是臨床人員和科學家一直想要的,是希望在患者出現認知障礙之前,就能偵測到任何的線索,進而知道所謂β澱粉樣蛋白的毒性寡聚物如何發展,造成破壞;而不是在臨床已經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後才去做一個確認檢測。

那問題來了,如果阿茲海默症和這些毒性蛋白摺疊聚集成的寡聚物有關,那我們能在患者還沒有症狀前,及早發現嗎?β澱粉樣蛋白的寡聚物會存在人體的哪裡?我們能在失智症狀前及早檢測到嗎?

血液檢測研究

近期美國的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研究員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研究,以SOBA(Soluble Oligomer Binding Assay)(先想成 一種檢測的縮名),檢測血液中的β澱粉樣蛋白的寡聚物。發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群組確實較多;而控制組,也就是收血液樣品當下沒有任何認知障礙的群組,也就是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群組,則大多數沒有檢測出β澱粉樣蛋白的寡聚物,只有少數有檢測出。而這些少數檢出的受測者,確實在數年後出現輕微的認知障礙症狀。這項研究提到,控制組量測到寡聚物的有11人,有10人在數年後能持續追蹤,分別都診斷出在認知障礙或者腦部病理上和阿茲海默症有相同的症狀。

SOBA是什麼?如何檢出?

SOBA全名是Soluble Oligomer Binding Assay,中文是『可溶性寡聚物結合分析試驗』,它利用了毒性寡聚物獨特的特性。當錯誤摺疊的β澱粉樣蛋白開始聚集成為寡聚物,會形成一種結構Alpha sheet。 這種結構平時在自然界中不存在,過去研究顯示Alpha sheet會和其它的Alpha sheet相結合。而SOBA的核心正是合成的Alpha sheet,可以和寡聚物結合,而這裡要檢測的寡聚物會出現在脊髓液或血液。此外,這項SOBA檢測還要再使用標準方法來確認檢測到的寡聚物,確實由β澱粉樣蛋白組成。

這份研究提到的檢測血液樣本310份,進行SOBA檢測和部分紀錄有其他的醫療資訊,可供阿茲海默症研究。這些血液樣本在收集的當下,受測者完全沒有認知障礙、輕微或阿茲海默疾病和其他的失智。

而在輕微、中到重度的認知障礙患者的血液樣本中,SOBA檢測到寡聚物。在53個案例中,研究對象在死後以屍檢確認生前罹患阿茲海默,而其中52的血液樣本是在患者死亡時間數年之前的採樣,都內含有毒性寡聚物。SOBA也在控制組中檢測到寡聚物,而醫療記錄顯示這些受測者,後來發展出輕微認知障礙。而控制組中沒有發展出認知障礙的受測者,它們的血液樣本中也沒有毒性寡聚物。

檢測之外,還有什麼?

這項SOBA檢測已經由這篇研究的作者們和AltPep(華盛頓大學分出來的公司)共同合作,發展成為寡聚物的診斷測試。過程研中研究員也發現這樣的檢測可以修改為其他類型的毒性蛋白寡聚物的檢測,例如:巴金森氏症或路易體失智症(Lewy body dementia)相關的檢測。

以上,SOBA檢測的關鍵是其核心的合成Alpha sheets,也就是如果人類的疾病和毒性寡聚物形成的Alpha sheets結構有關,不只是阿茲海默症,像是巴金森、第二型糖尿病..,都有機會用這個方法來檢測。 在檢測之外,AltPep的網站也有治療的開發。以上都還在研發中,未正式通過醫藥法規核准使用。

文章參考: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New blood test can detect ‘toxic’ protein years before Alzheimer’s symptoms emerge, study shows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