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呼吸一萬七千次,吸進來的空氣經過肺臟,將氧氣帶進血流,然後分佈到身體內的其他細胞,也將二氧化碳經過肺臟呼出去。這樣重要的器官,如果移到體外,還能正常運作嗎?等等,為什麼要移到體外運作呢?是這樣的,器官必須移到體外的狀況,發生在移植器官的過程。試想,如果捐贈的肺臟,可以在體外正在運作,那麼是不是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測試這個器官和受贈者的相容性,檢查其功能是不是完全正常,有沒有其他疾病。更甚者,如果這個器官有損壞,是不是有可能,在體外修復之後,再移植到受贈者體內。再者,也可以自患者身體內將此器官取出,進行治療,再放回患者體內。
將器官取出體外,還可以正常運作嗎?這樣要很精密的科技吧! 其實,三十年前的日本卡通,太空突擊隊裡的田教授,就是ㄧ個體外活腦運作的例子。劇中的田教授,因為意外失去了身體,但是因為他的腦太聰明了,所以科學家就將這個腦,放在一個盒子裡,繼續運作。這樣將器官取出活體維持運作的概念,現今已經真實實現。2013年,美國克里夫蘭醫院選出的前十大醫學發明,體外肺臟呼吸系統,就是其中一項。
器捐的肺臟永遠不夠
自1990年開始,全世界已經有超過兩萬五千個肺臟移植的案例。這些等待換肺的病患,皆面臨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換肺,才有可能生存下去。然而,捐贈肺臟的數量,遠少於需求數。器官因為捐贈者腦死前後的各種疾病,像是肺炎,胸部創傷,氣體疏通相關的損害,或者肺部水腫,非常容易受傷。這些捐贈的肺臟中,只有15%可以使用。所以,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增加捐贈肺臟的使用率呢?體外肺臟呼吸系統,有辦法可以增加肺臟的使用率嗎?
肺臟體外運作,爭取時間還可以修復
是的,體外肺臟運作系統,可以改變改變當前肺臟移植面臨的上述問題。專家相信,這套系統的發明可以救回約40%捐贈的肺臟,更有效的利用捐贈的器官。之所以可以救回更多的肺臟,原因在於,這套體外肺臟運作系統,可以在體外修復受傷的肺臟組織,修好之後,再移植到受贈者身上。目前,已經有實驗證明這套系統的效果,不是科幻故事。從捐贈者體內取出要捐贈的肺臟,在不確定器官是否完好的狀態下,放在一個透明半球形狀的容器內,接上心肺幫浦和通氣管,經過四到六小時,就可以修復和檢查肺臟的功能。當然,特殊的液體會導入血管,提供養份用。如果有需要,可以輸入藥物,做適當的治療。一旦確定這個肺臟治療完成,就可以做移植手術。
目前這套體外肺臟運作系統,已經在歐洲和加拿大獲得醫療許可。目前,美國正在進行臨床測試,如果測試成功,將來應用在臨床上,很有機會可以大幅增加捐贈肺臟的使用率。試想想,這樣的系統,是不是也有機會發展在其他器官的移植技術上呢?
文章參考: Cleveland Clinic;影片來源: UHNWebsite、Cleveland Clinic。圖片: Hey Paul Studio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