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低價、攜帶式的核磁共振影像(MRI)設備

核磁共振影像(MRI)設備,需要很大的場地建置。
核磁共振影像(MRI)設備,需要很大的場地建置。Credit: digital cat@Flickr CC BY 2.0

低價、攜帶式是趨勢

古時候人看醫生,是有錢人請醫師到家裡來看診,而現在演變為患者到醫院去看病,這樣的狀況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翻轉,回到古時候的模式。怎麼說呢?如果你長期追蹤生醫人網摘報導的生醫產品應用和設計,許多新的設計思維,動機來自於希望檢測儀器裝置能夠改為攜帶式、低價,還能提供即時地使用,更希望能將高價昂貴的設備,帶入偏鄉。這點和正夯的「point of care」觀念不謀而合,在醫療診斷上,一再強調能即時對患者病況作出診斷。

核磁共振攝影

核磁共振影像(MRI),聽來就是好大的一個名詞,在醫院內給人一種神秘基地、高價儀器的感覺。它提供身體器官、軟組織和解剖上很好的醫學影像。然而,患者有需要做核磁掃描,仍需要排隊,或者轉介到大型醫院,畢竟這種設備花費高、體積大,不是每個醫療院所都有這樣的場地和資本來建置。

小磁場小型化

隸屬美國能源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學家,思考如何讓MRI設備小型化。體積大的原因是在於高磁場設備,因此要小型化,首先想到是否也能應用小磁場來產生同樣清晰的影像。因此他們開發「超導量子干涉裝置」(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 SQUID)的超敏銳磁場偵測裝置,可以偵測外面80公里之外的無線電信號。但相對也需處理干擾信號的影像,目前科學家正想辦法將原來設計用來攔截干擾訊號的大型鐵盒,改成較輕材質的線圈,用來抵銷地球磁場的影響。

為什麼這種設備很貴?一台核磁共振影像機,可高達幾億台幣,使用費和維護費也相對高昂。這其中一像高價的花費,是在持續冷卻磁鐵的設備,要讓溫度維持在一個溫度範圍內,磁鐵要浸在液態氦(helium)內。氦非常的昂貴,甚至在全世界有相對越來越少的顧慮。而使用氦,如果突然斷電,磁鐵的熱能讓氦蒸發,之後要重新裝填氦以恢復系統,花費是相當高的。

改良磁場和冷卻系統

澳洲「臥龍岡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工程師則針對高價的磁場和冷卻系統作改良,降低設備和維護費。使用價格便宜和容易取得的化學元素「鎂」(magnesium)和「硼」(boron)設計超導磁鐵。混合的線圈較傳統設計減少重量,使其便於攜帶。另一點是,這套系統的工作溫度較傳統的設計更高溫,如此能以較低價的固態「氮」(nitrogen)來維持磁鐵的特殊工作溫度(固態氮的熔點是攝氏零下210度,相當於克式溫度63K),也就是即使斷電的狀況下,仍然能夠保持低溫。

固態氮的熱穩定性高。這種使用可比喻為用冰塊將保冷箱包起來密封。放在保冷箱中的飲料能夠長時間保持低溫。如果突然斷電,固態氮仍保持低溫,維修人員能夠利用這段時間維修。

而這樣的設計有另外一個挑戰,就是結合超導體的部份。他們已於超導科技期刊(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了對應的結合技術。

綜言之,未來MRI系統在解決了工作溫度、冷卻系統和超導結合的技術之後,很有可能改為較輕的攜帶式產品,大幅節約維護費和使用費。

文章參考: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影片來源:LosAlamosNationalLab
圖片來源:digital cat@Flickr  CC BY 2.0
原文參考: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