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治療重憂鬱,症狀一出現即刻治療

精神疾病這幾年在社會上逐漸受到重視,因為這已經不再是患者自身的問題,而是其家庭,甚至牽連著整個社會的議題。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患者因為精神問題而造成的自身傷害和衍生的社會問題,實在痛心,確也有很多的疑問,這些人的問題真的不能解決嗎?有沒有什麼治療能真的幫助他們脫離痛苦?

神經生物指標

過去的臨床研究顯示,傳統的深層腦刺激(DEBS, deep brain stimulation)對患者的治療成功率有限。其中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的腦電刺激裝置,只能提供固定且單一位置的電刺激。然而,腦內引發患者憂鬱的位置,在每個患者身上可能都是不同的。因此,要能有效的治療,必須找到每個患者的憂鬱神經生物指標(biomarker),再根據這個指標的出現來治療。所謂的神經生物指標,是指患者出現憂鬱症狀時,腦部會有特定的神經活動模式,這個腦活動的模式就是患者個人的神經生物指標。而理想中有效的深層腦刺激治療,就是能偵測到這個神經生物指標,同時間做出反應,刺激不同區域的腦神經迴路,來做出「即時」的治療。

前述這個可以針對患者個人找出其神經生物指標來做治療的裝置,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 San Francisco , UCSF)受奧巴馬總統的Brain Initiative所支持的研究。因為這個計畫,UCSF的神經外科醫師和其同僚先是找到和心情狀態有關的腦電活動模式,然後也找到可以藉由電刺激來減少憂鬱心情的腦部區域。

症狀一出現,即時治療

接著,整合上述的研究成果,將這兩個步驟合在一起,於2020年六月,在美國FDA醫療器材豁免(Investigational Device Exemption, IDE) 管制的原則下,將過去它們用來治療癲癇的一種神經刺激裝置植入病人腦部,進行臨床實驗。這個裝置是個個人化裝置,其中一個電極引線放置在患者個人的憂鬱神經生物指標區域,做持續性的監控,當偵測到神經生物指標啟動,放置在治療區域的另外一個電極引線就會送出大約1毫安培(1mA)的電流,持續6秒,以改變患者的腦內活動。

目前第一個接受這個實驗的患者表示,接受治療後,憂鬱感一樣會出現,但是藉由這種治療,憂鬱的循環很快就停止。一開始的幾個月明顯感受到憂鬱感的改善,但不確定是否可以持續。而幾個月過後,他發現確實有持續的效果。

要獲得FDA核准這項治療方式在臨床可以正式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第一個患者的臨床試驗,確實開啟的精準醫療在精神疾病上的應用。「針對個人的憂鬱狀況,症狀一出現,馬上提供電刺激,即時治療控制」,若能長期使用,讓患者回復正常生活,會是非常大的幫助。

看完這篇研究,你有什麼想法呢?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這個植入裝置的治療方式,做得更簡便呢?

文章參考: nature medicine, UCSF

影片來源: UC San Francisco (UCSF)

圖片: Canva Pro/ 生醫人網摘 編輯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