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裝置發明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者的生活品質能夠因此改善,這也是生醫人網摘成立的目的之一。巴金森疾病的患者,就是典型生活明顯受影響的族群,這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可能起於五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好發於六十歲左右,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嚴重能影響到患者的動作功能,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手部震顫,再者就是肌肉僵硬,影響到日常生活步態,容易跌倒,還可能面臨其他危險的狀況。
防手震、幫助行走
在「有防手震相機,湯匙為什麼也要防手震?」這篇,生醫人網摘有介紹過一款設計給巴金森患者使用的湯匙,其中也有介紹到一個可以免費下載的App,提供聽覺輔助幫助患者行走,這是因為巴金森患者在步態上的行走困難,是越走越慢,步伐變小,最後可能整個腳像黏在地板上一般,無法前進。而研究顯示,聽覺和視覺的輔助都有幫助解決行走問題,因此也有人開發有雷射光束的鞋子,來輔助患者行走。
自動紀錄再適時提出幫助
針對這種行走問題,如果可以在需求的當下,再開啟輔助功能,是否會讓患者生活更自在?此外,巴金森患者在整天的活動中「on-off」的波動(意即藥效發揮作用-藥效減退甚至沒有作用),嚴重關係到生活品質。為此,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的依賴照護與自理生活技術研究中心(Technical Research Centre for Dependency Care and Autonomous Living, CETpD) 開發了一款攜帶式系統REMPARK(巴金森氏病之遠程和自主管理的個人健康設備,Personal Health Device for the Remote and Autonomous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記錄患者日常動作,並將此資料提供醫師分析;同時在患者需要行走輔助的時候,會自動發出聲音或者信號來刺激肌肉,讓患者得以繼續正常行走,而當患者跌倒,連結的手機系統還會自動傳遞訊號給救護單位,馬上派人來處理。這個系統設計初衷是希望增進巴金森患者的生活品質。整套系統有幾個重要組件:
1) 手機+這套系統客製化開發的軟體,用來接收和傳遞訊號。
2) 穿戴在腰帶上的感測器,內建加速規和陀螺儀,用來量測患者的行走動作。
3) 藍牙耳機,用來發出適當的聲音警報。
4) 貼在腳上的功能性電刺激裝置。
5) 手錶似的腕帶,內建加速規,量測患者手部震顫,並將資料傳遞到手機。
6) 戴在腰部上方的藥物皮下注射系統,根據患者的動作表現,自動釋放藥物治療。
進入臨床測試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有50位在家生活的患者成功餐與測試,總共有超過五十位在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和以色列的志願受測者。初步結果顯示對患者生活品質有明顯地提升,增進了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同時幫助了復建規劃。
這項計畫已經開始數年,現已開始測試在家生活的患者身上,也獲得不錯的結果,感覺很令人興奮。這個產品似乎真的馬上可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文章參考: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 · BarcelonaTech
影片來源:Fraunhofer Portugal, CETpD
圖片來源:timparkinson@Flick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