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什麼感測原理?能偵測物體『表面』的COVID-19病毒顆粒

美國GE公司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網站上發佈,獲得美國NIH兩年的研究經費(NIH grant (U01AA029324)),開發能夠整合到行動裝置的極小感測器。這個感測器的大小小於指尖,能夠檢測COIVD-19病毒奈米顆粒,目標能應用於手機、觸控螢幕等地表面。這個研究,是否代表除了PCR核酸檢測,未來對於環境中的病毒更要警戒,特別是可能隨時存在於環境中,特別是可能手摸碰觸的環境?

物體表面上的病毒

我們每天觸摸到各種東西的表面,例如滑手機,上銀行抽取排隊號碼單、提款機的觸控螢幕、甚至上速食店都可能用觸控螢幕點餐,另外像是上健身房共用健身器材、外食餐廳共用桌面等等,這些你用手觸摸得到,或者身體碰到的地方都可能有病毒。不少商家非常認真,安排人員不間斷地巡視和反覆用酒精擦拭來滅菌,在此之外,如果能有個感測裝置,隨時讓存在『表面』的病毒現形,應該會很搶手吧!!

什麼感測原理?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偵測道存在各種東西『表面』的病毒呢?這種感測器是什麼樣的原理?事實上GE Sensing團隊研究感測器,甚至開發成為產品,已經行之有年。他們的感測器研發成果,曾經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 2020 and Lab on a Chip 2021 。生醫人網摘很好奇去閱讀了一下這兩篇文章,內容提到的感測原理應是使用傳統半導體金屬氧化材料(conventional semiconducting metal oxide materials),加上特別的電阻抗量測技術,能提供高效能的感測。在Lab on a Chip發表的文章中,更提到用這樣的技術能分別出特定細菌的種類。

奈米感應器整合到行動裝置。 圖/生醫人網摘

整合到行動裝置

根據GE的新聞稿,GE Sensing研究團隊希望奠基在之前感測器研發的基礎上,針對COVID-19病毒,設計出奈米感測裝置,進一步整合到手機、手錶、鍵盤、平板,這類人們常常會觸摸的表面上。也能成為穿戴裝置的一部分。

COVID-19病毒存在物質的表面,可以是數小時到數天。目前知道如果在塑膠和不銹鋼表面,可以存活長達三天,但是在銅材質的表面,至多存活四小時,而在紙盒的表面,可以長達24小時。如果能透過感測裝置,知道這個表面到底有沒有病毒,感覺也是很酷的事。至少如果知道有病毒,可以即時警惕做後續處理。

是否也能夠用影像的方式來感測COVID-19病毒?不知道是否也有團隊開發COVID-19病毒影像儀?GE的奈米COVID-19感測器,對於檢測大面積的表面,不知道有什麼解決方案。很期待有這種感測器的穿戴裝置上市。

參考文章: mobihealthnews, GE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