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Lab on a chip進階,胰臟癌抗藥性了解更深入

胰臟癌對生命相當有威脅性,根據過去研究的數據,在診斷確認後五年內,大約只有1/10患者存活。真的是讓人聞之色變。為什麼治療後,存活率仍不理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化療對胰臟癌的抗藥性。而這種抗藥性的議題,不只在胰臟癌,在其他癌症或者疾病上,一直都是個挑戰。那怎麼辦呢?除了精準地知道什麼樣的癌細胞適用什麼化療藥物治療,有沒有辦法能知道不同型的癌細胞之間對藥物的反應所產生的影響?甚至是隨著時間,針對癌細胞做藥物治療的測試,根據患者的狀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

胰臟癌藥物發展能更進一步。
藉由晶片實驗室技術,胰臟(紅色區域)癌藥物發展能更進一步。
(Credit: PublicDomainPictures from Pixabay。改作: 生醫人網摘)

精準醫療+晶片實驗室

以上好幾個問題,簡言之提到兩個主題,一是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另外一個就是晶片實驗室(Lab on Chip)。所謂精準醫療,是將個人在基因、環境和生活型態上的變異,都納入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手法上。晶片實驗室則是在模擬人體器官環境的微流體晶片上,進行藥物測試,模擬在動物或人體環境的實驗。針對胰臟癌,我們最近看到一篇研究,就應用這種微流體晶片(點連結看圖片),來了解癌細胞間的相互影響,發展藥物測試的新模型。

時間機器

這篇研究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探究癌細胞在胰臟腫瘤內的相互作用,發現單一類型的癌細胞,抗藥性都不多,但是透過癌細胞相互作用,抗藥性就會增加。這個研究用到藥物測試,是一種『時間機器』的微流體晶片,大小約口香糖片大小,上面有直徑小於一毫米(mm)的流道,上面能培養癌細胞。用這種晶片的方式來開發藥物漸漸成為主流,因為它可以讓科學家在擬真的生物環境,使用真實的組織樣本做測試,但是時間遠快於使用動物模型的測試。但過去應用這種微流體方式的測試,大多顯示後期癌細胞生長狀況。生醫人網摘之前也介紹過不少這類的微流體晶片。而這篇研究中微流體裝置,較不同的是,可以放上動物或患者,基因突變前細胞株,可以對整個腫瘤進展的過程進行測試。

藥物開發使用

是不是很期待,這種裝置能在臨床使用?這樣患者的癌細胞可以在這樣的微流體裝置上測試,知道哪一種藥物可以有效的治療癌症,或者更了解化療藥物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而這樣的發明,在應用到臨床前,都需要更多的驗證;目前只能用在臨床前藥物發展研究上。

科學有很多未知,醫療也是。不斷的研究和開發,才有機會一步步前進。每個一點點地前進,都給患者無限希望,也可能在未來,幫助到每一個人。

文章參考 : Purdue University
圖片來源 : PublicDomainPictures from Pixabay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