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cookies來增進您的瀏覽體驗,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或可不繼續瀏覽。

COVID-19 + 5G猛推一把-醫療數位轉型

你有用5G上網嗎?想要買一支5G手機?除了能體驗快速的上網、電競和觀賞影片,5G對我們的影響,特別是在健康醫療領域,到底有什麼呢?準備好跟著改變了嗎?

過去半年,因為COVID-19疫情,很多的公司和學校,都開始採用遠距來執行各種業務。本來不夠數位和網路化的公司,也都開始漸漸改變。最近在網路看到一則詼諧有趣的選擇題: 以下是誰有能力帶領公司成功數位化轉型?1. CEO 2. CTO 3. COVI-19(解答)。讓人心有戚戚焉。特別是那些有百年歷史、家大業大的公司,想要轉型,就跟一隻大象要轉身一樣,體型越大難度越高。但是遇到一個莫名的大衝擊,還沒搞清楚,瞬間就被推過去了。COVID-19來得巧妙,剛剛好遇上5G的出現,悄悄地推了數位轉型一把。面對5G的到來,準備好怎麼超前佈屬了嗎?

5G是什麼?亮點在這裡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簡稱,它的需求,源自於人類對4G通訊技術的期待,也就是零延遲(latency)的網路傳輸。4G傳輸延遲大約30~40毫秒(ms),而5G大概在1~10毫秒,傳輸延遲時間大幅縮短,有望達到1/10的延遲時間。此外在速度上也有提升。理論上,5G(1~10Gbit/s)的傳輸速度是4G(0.1~1Gbit/s)的十倍;而實際表現上,4G大概在10~20Mbit/s,5G還未廣泛使用,不知其速度表現如何,預估大概能有五倍的速度表現。另外一項令人興奮的改變,是可以容納的網路連結裝置量大增,也就是大量型物聯網(Massive IoT)。4G技術每平方公里可以容納4000個裝置,而5G技術可連結百萬個裝置,且很可能更低耗能。另外,因為5G使用的頻率段(約3~300GHz)較高,短距離的通訊可以用高頻段,而把較低頻段(Sub-6GHz)留給遠距離使用。頻寬涵蓋廣,根據需求,傳輸速度可以從Mbps到Gbps。5G還有一項突破就是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功能,能把個別需求,例如醫療照護的使用切出來。

想想醫療上怎麼應用?

VR在醫療上的應用,也是需借助5G的優勢。
VR在醫療上的應用,需要借助5G的優勢。Credit:Andrea Piacquadio@Pexels

清楚以上5G優於4G的項目,接下來想想健康醫療上有什麼應用的機會。近日不少新創熱衷的項目之一,就是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因為幾近零延遲的傳輸,讓患者和醫療人員,能夠透過視訊溝通,或是其他感官的接收與回饋,來進行醫療行為。對於偏鄉和不方便到醫院的患者,提供另一個選擇。眾所周知的達文西手術,不僅需要遠距視訊,還需要能夠零延遲的操作手術機械,更有業者開發特殊手套,讓醫生可以遠距對病患做觸診。另外就是資料傳輸速度快的應用,例如:穿戴裝置的資料傳輸,5G能即時傳輸資料到雲端,大量計算,再回傳分析結果給醫生或穿戴者。還有像是復健和疼痛治療,用到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技術,讓患者可以結合虛擬實境,來做運動。而醫學影像檔案的傳輸,也是大家很期待,未來可以在獲取醫學影像的同時,醫生就能馬上接收到影像來做評估。

隨之而起的關鍵技術?

為因應醫療的可能應用。除了各種硬體架構需要更新,人員也需要進修來適應。此外將有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因應5G而產生。像是醫療用的互聯網產品(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觸覺互聯網(Tactile Internet)、感測器(Sensor)、智慧穿戴產品(Smart Wearable Device)、危急通信(critical communication)、緊急救護醫療(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各種數據的分析(analytics)..等等。當然有了這些技術產品之後,網路傳輸的安全和隱私(security and privacy),則為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都是講好的,沒有缺點嗎?

大家對於5G的到來都相當興奮。但因為頻率高,傳輸距離短,基地台的密度相對高。有一些人相當擔心5G對於群眾健康的影響。畢竟5G用到的頻率更高,雖然還未到達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的頻率,但是人類長時間處在高頻率的環境之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什麼,還真的不知道。

以上,看完有沒有更了解5G和未來可以發展的健康醫療應用。專家預估還要兩年,各種5G裝置才會漸趨完整,甚至人手一支5G手機。不過各種因應5G而發展出來的產業和技術,已經在進行囉!這其中,在醫療上的應用更直接關係著每一個人,畢竟誰都希望在需要時,能因為5G帶來的便利,獲得最好的醫療資源。

圖片來源:Andrea Piacquadio@Pexels

接收生醫新知

每一個訂閱,都是支持!

閱讀 隱私權政策

By BioMeder

生醫人網摘的編輯。熱愛創新和用腦袋的事物,堅持文章要有邏輯,藉由報導、解析生醫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來傳播知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可能也有興趣看